本文为作者 哲学导论B 课程的论文,允许引用,请勿抄袭。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罗伯特·诺齐克于1974年提出的思想实验——“体验机器”,并对其哲学意义进行深入分析。文章首先引入了体验机器的概念,随后分析了该思想实验对享乐主义的理论批判作用,进一步从个体化选择、自我认同和认知探索三个维度,对诺齐克的实验进行批判性反思,最终得出结论:人生的追求远比单纯的幸福更为复杂和丰富。
一、引言
假设有这样一台“体验机器”:你可以预设你想要的所有体验,然后只需要呆在机器中,它就能够刺激你的大脑,来模拟完全真实的体验,带给你幸福的人生。其中,“完全真实”意味着非常重要的一点:当你进入机器后,你不会知道自己在机器中;你会认为这一切都真的在发生。同时,假设你的选择是完全“个体化”的——不用考虑你和其他人的相互影响。那么,你会选择进入机器吗? 这就是罗伯特·诺齐克在1974年提出的思想实验——“体验机器”实验。
这个思想实验不仅提出了一个关于个人选择的难题,而且触及了伦理学中的一个概念:享乐主义。诺齐克通过这个实验,挑战了这种理论,尤其是它对于人生目的的理解。在深入探讨这些理论之前,让我们先明确这个概念,并分析它如何与“体验机器”的思想实验相互关联。
二、概念辨析
享乐主义认为唯一内在的善就是快乐的体验(pleasure),而痛苦(pain)是唯一内在的恶,因此人生的追求就是享乐。而在这里,我将享乐主义对“快乐”的追求进一步理解成为对“幸福”的追求。因为快乐是一种直接的、即时的、感官上的愉悦和满足,相对浅薄,不足以支撑起人生追求这么宏大的命题,而幸福则是一个更加深远和全面的概念。
三、诺齐克的批判理由
“体验机器”实验的逻辑十分清晰:如果人活着就是为了追求幸福,那么人们就应当进入体验机器,而事实上人们的第一想法不是进入体验机器 ,这也就证明了享乐主义的错误——人生的目的不只是幸福。
从理论的角度,诺齐克给出了三个不愿意进入机器的理由。其一,是行动与体验的区分:在某些情况下,我们想要确确实实做一件事情,而不是仅仅拥有“做这件事”或者是“已经做过这件事”的体验。并且事实上是前者作为动机,导致了后者的结果。其二,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性:在生命中,我们想保持一个稳定的自我。而在机器里,自我意识变得无关紧要,我们不断地抛弃自我,变成新的“他者”来体验幸福,即便这能给我们带来幸福,也是我们所不欲的。其三,是认知层次的限制:接入体验机器限制了我们只能接触到人造的现实,一个不能超出人力限度的世界。那么与更深层次世界的联系就被切断了。而这正是很多人想要保留的。
四、对批判观点的反思
尽管诺齐克的观点具有深刻的哲学意义,但我对他的一些论点持有保留意见。第一,在经过了广泛的调查后,我发现相关问题下愿意接入体验机器的人并不在少数。这表明诺齐克关于人们直觉反应的假设可能过于主观,或者是受当时时代影响的观点。例如:在电影《黑客帝国》中就展示了一个与经验机器类似的场景——你可以选择吃下红药丸迈入现实世界,也可以选择吃下蓝药丸留在虚拟世界,影片中的角色塞弗就选择了蓝药丸,影片外众多观众也纷纷表示想要吃下蓝药丸。 这一现象挑战了诺齐克关于人们不愿意进入体验机器的论断。
第二,正如诺齐克在实验后所补充的,“我们可以继续想象一系列体验机器,每个都是为了填补早期机器建议的缺陷而设计的。” 比如,针对反驳理由一,在体验机器里添加一个结果模块,把人的行为产生的所有影响落实到机器实现的世界里,人就会认为不论是在过程中的体验还是在结果上的反馈都证明了自己确确实实做过这件事。再针对第二条反驳理由设计一个转型模块,让自己逐步发展走向幸福,便可以维持一个稳定的自我。由此看来,前两条反驳观点在技术上可能并不成立。
在我看来,诺齐克提出的最后一条反驳理由最具哲学深度。诺齐克认为,人类天生就有探索和理解世界的倾向,这种倾向驱使人们追求更深层次的真实。而我认为这也是人类有别于动物,能够自我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人的认知意义上的世界就好像一个从外向内的层层堆叠的球壳,站在外层就可以认识到内层,而所有的内层都能以怀疑的方式来怀疑当前层的真实性以及外层的存在性。而进入体验机器,就是进入了下一层认知,“体验世界”。这就意味着不管机器如何完美,只要站在当前的认知层级,人就不愿意自降身份——在“体验世界”中能够认识到的世界,在当前层级一定也可以认识。人们总会慢慢发展,尝试去了解机器的原理,拆解机器的结构,最后去复刻一台机器。这一过程或许需要无数代人的努力,或许人类会等不到成功的那一天。但是,这个可能性再小,也大于进入机器后的成功可能性——零。况且,当前认知层级以外的以人类的视角无法预测的神秘力量也可能会出手相助。相反,如果人类选择进入体验机器,那么我们的生物进化可能会停滞。机器提供的完美体验可能会减少自然选择的压力,导致我们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不再适应现实世界,最后趋于灭亡。
五、结论
诺齐克的“体验机器”实验不仅挑战了享乐主义的简单幸福观,也引发了关于自我、现实和认知的深刻讨论。尽管存在争议,但它提醒我们,人生的追求远比单纯的幸福更为复杂和丰富。体验机器的哲学探讨,让我们重新审视人生的目的,以及我们在追求人生幸福的过程中,可能忽视的认知探索的重要性。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对“体验机器”实验的探讨显得尤为重要。随着VR、AR等虚拟技术的兴起,越来越多的虚拟娱乐散发着强大的诱惑力。我们必须认识到,虽然偶尔的放松和娱乐是人之常情,但在幻梦之外,人类开拓的意志和对未知的渴望,是我们作为智慧生物最宝贵的财富。我们不应该仅仅满足于机器提供的幻梦,而应该勇敢地面对现实的波折起伏,向外探索,追求那些能够让我们成长、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真实”之物。